国内的评分网站很有意思,并不能客观的反映观众的喜欢,更不能作为评判作品的优秀好坏的标准。影片打分网站大体上有视频网站和影评网站两种。
视频网站评分最大的问题就是评分虚高,因为影片版权买下了,完全的利益关联者,再臭底边也低不到哪里去。
而影评网站其实就是用户的社区,影评网站打分的问题更有意思。从众心理和光环效应在这里尤其的显著。
高分赢者通吃
评分高的,大家都说好的,作品的品质是有保障的。事实往往不是这样。
通常影评类网站都有一个电影、电视剧的TOP排行榜。前几名的影片在时间的流逝中,会与后面的作品逐渐拉开差距。高分榜的影片可能会有其他影片几百倍的标记数,几十万人都认同这是一部神作。而普通作品的标记数总共可能就几千。
新注册的用户注意到有个TOP排名,想看看“最好”的影片是什么。但一页通常也就放个10部作品,要看后面的就要翻页了。而且10部影片就要看相当久了。很多人都是图一个新鲜感,这导致之后的TOP20,TOP50可能都鲜少有人问津。大多数人可能只会看到TOP前几个。
这里提一下,TOP榜一般是根据标记人数(热度)和评分然后加权算出来的。前面的几部一开始能放在前面自然是有水平的。看的人多或者评分高,通常二者兼顾。那么新来的用户看完前面的几部会不会也打上高分呢?那自然是肯定的!
第一、而且前辈那么多人都给这个片打了很高的评价,难道不会跟风嘛?“大家都说好,我觉得这个片应该差不到那里去。”
第二、难道不会在看之前,就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吗?“时间和大众已经检验过这个片子了,这个片子应该不错。”
第三、在这个社区用户的水平如果比你高的时候,你看着他们写出的头头是道的影评。难道不会有一种权威式的敬畏吗?“大佬们都给出这么高的评价,我跟大佬保持一致,不也显得自己有鉴赏水平吗”
前面几名的影片因为这种马太效应,滚雪球越滚越大。会根深蒂固的霸榜下去。在这种情况下,赢者通吃。虽然一开始只差几百几千票,但是后来新用户越来越多的标记,会将差距越拉越大。这还比个屁。所以这种TOP榜其实没有一点参考价值,只是人云亦云跟风导致的。
正态分布
如果用横轴表示动画的整体水平,纵轴表示喜欢它的人数,那么这个曲线是符合正态分布的。两边是最好和最差,中间是一般般。
水平最高,思想最深刻,艺术造诣最高的影片,因为理解难度高,能看懂的人都很少,喜欢的人就更少了;
最烂最差的片子烂出了高度,也会有人喜欢,比如赛博屎壳郎或者奇怪癖好的人;
而水平一般,剧情平庸的片子往往能收获多数人的心。因为这种片子并不烂,而且能看懂。
所以有的时候有很多人标记的片子可能也就那样,真正不错的片子很少有人能欣赏来。评分网站的评分在这一点上要尤其注意。
史永远是史
判断一个作品是不是史,非常容易。审美千姿百态,一千个哈姆雷特,批判丑的时候倒是出奇的一致。在这一点上,可以完全相信评分网站上用户的判断。
真正的史是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依托。只有极少数的特殊爱好者会喜欢。以至于翻了七八页,评论还全是一星开骂阴阳讥讽的,找不到一个说它好的。还有一种人也喜欢史。赛博屎壳郎闻着味儿就过来了,当然他们是闻到了那股的史味才过来的。他们也知道自己打包发给别人看的是史,他们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好的东西。毕竟不是真的屎壳郎。只是这坨史新鲜,臭得清新脱俗,烂得别出心裁,很有意思。
而一些充满争议性的作品往往不是史,通常只是被迫成为网络舆论战的战场。抓着一个切入点,双方或者多方论点的大混战。有人说这是神作,有人说是垃圾。那可能在小圈子里真的是神作,可惜树大招风,也算大哥帮小兄弟们遮风挡雨了。充满争议性的作品的评分也是没有参考价值的,充满争议的讨论评判的往往不是片子本身。
所有的艺术都要时间沉淀
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戾气极重的环境里,一部流行文化的电影电视剧遭受重伤是难以避免的。
新的影片没有创造什么,是将一个已经出现的东西,通过流行文化展现了出来。这是新文化和旧观念的冲击,人接受新事物需要时间的。
流行文化的载体承载的东西,当然没有多么厚重和难以接受。可能过个三五年,长则二三十年,也就会形成共识,为过去平反了。
大多数影片经过时间沉淀,评分是相对客观的,也是合理的。当然,前提是找对正确的社区,不同社区给出的评价,可能是截然不同的。但也无所谓,时间会摆平所有。
时间能粉碎一切,所有事物终将在时流中衰老并被遗忘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