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科谷体的博客

  • 文章
  • 关于
  • 联系
  • 隐私政策

  1. 首页
  2. 杂谈
  3. 正文

从摇滚乐历史谈亚文化为什么会衰退

2025年5月22日 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摇滚乐(Rock Music)发展年表

1950s:摇滚的起源(Rock 'n' Roll)

背景:

  • 美国经济复苏,青少年文化崛起。
  • 黑人节奏蓝调(R&B)与乡村音乐融合,催生出新音乐类型。
  • 反叛精神的萌芽,挑战父母辈价值观。

这个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是:简单、直接、节奏强烈。通常以吉他、钢琴、鼓为核心。

代表人物有:

  • Elvis Presley(猫王) — 摇滚之王,融合黑人蓝调和白人乡村,打破种族隔离。《Heartbreak Hotel》(1956)
  • Chuck Berry(查克·贝里) — 摇滚吉他鼻祖,吉他riff与叙事式歌词的开创者。《Johnny B. Goode》(1958)
  • Little Richard — 狂野台风,《Tutti Frutti》(1955)
  • Jerry Lee Lewis — 摇滚钢琴怪才,《Great Balls of Fire》(1957)
  • Buddy Holly — 原型摇滚歌手,《Peggy Sue》(1957)

摇滚成为青少年反叛的第一代声音,引发父母、宗教、政府的强烈批判。也是摇滚作为亚文化诞生的起点。


1960s:经典摇滚的崛起

背景:

  • 冷战、越战、民权运动、嬉皮士文化。
  • 摇滚音乐承载反战、自由、反体制的价值观。

这个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是:更复杂的编曲与歌词。偏布鲁斯,旋律性强,节奏不过快。

代表人物有:

  • The Rolling Stones(滚石):— 脏摇滚鼻祖,布鲁斯摇滚代表。《(I Can't Get No) Satisfaction》(1965)
  • The Beatles(披头士):— 英伦摇滚代表,从清新流行到迷幻革命。《Hey Jude》(1968)
  • Jimi Hendrix:吉他之神。《Voodoo Child》(1968)

这个时期最流行的音乐流派是布鲁斯摇滚( Blues rock)、车库摇滚(Garage rock)、前卫摇滚(Progressive rock)、迷幻摇滚(Psychedelic rock)、爵士摇滚(Jazz rock)、民谣摇滚(Fork rock)。

布鲁斯摇滚和爵士摇滚和民谣摇滚一样,三者都是两种音乐的融合类型。

前卫摇滚结合了爵士乐、古典音乐、民间音乐和世界音乐等元素。意图摆脱流行音乐的公式化及束缚,并亟力提升自身的音乐成就另外一种音乐类型。像是Yes 、Queen(皇后乐队)与King Crimson(绯红之王)等等。

迷幻摇滚说白了就溜了冰写出来的曲子。奇怪的音效和混响,嗡嗡作响的人声。印度音乐、中东音乐和其他东方音乐的元素。不连贯的歌曲结构,偶尔的调性和拍号变化。致幻药物和异想天开的歌词。让人听着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。

车库摇滚是一种早期朋克音乐(Punk rock),可以称为前朋克。下一节在具体讲朋克。

摇滚成为反文化运动的精神武器。嬉皮士运动与反文化兴起,摇滚成为反战、反权威、自由爱和精神探索的载体。1969年Woodstock音乐节,汇聚50万人,象征反主流文化的高峰。


1970s:硬摇滚与金属诞生

背景:

  • 嬉皮士运动衰退,摇滚进入商业化阶段。
  • 摇滚细分为多种风格,影响力继续扩大。

风格与流派:

这个时期摇滚的流派,相比60年代,吉他失真更重、riff更密集、solo更复杂。鼓点更猛,主唱一般高亢、有力量。

  • 硬摇滚(Hard rock):电吉他标志性音色失真(Distortion)和 过载(Overdrive)。吉他独奏(Solo)炫技但不失旋律性。鼓点节奏感强,有冲击力。鼓、贝斯、吉他、主唱互相支撑。
  • 南方摇滚(Southern rock):融合布鲁斯、乡村和福音元素,多吉他编制,以双吉他和即兴吉他独奏为特色。旋律带蓝调韵味,节奏中速偏稳,鼓点有律动感。
  • 朋克摇滚(Punk rock):节奏快、简洁直接。和弦简单,旋律直白,鼓点急促,贝斯线跟随节奏吉他,配合得很紧凑。

代表人物:

  • Black Sabbath(黑色安息日) —最早的重金属乐团《Iron Man》(1970)
  • Led Zeppelin (齐柏林飞艇) — 硬摇滚、早期金属开创者。《Stairway to Heaven》(1971)
  • Deep Purple (深紫) — 硬式摇滚的开拓者《Smoke on the Water》(1972)
  • Lynyrd Skynyrd —美国南方摇滚《Free Bird》(1973)
  • Eagles —乡村摇滚和软摇滚《Hotel California》(1976)
  • The Ramones —朋克摇滚《Blitzkrieg Bop》(1976)
  • AC/DC — 澳式硬摇滚《Highway to Hell》(1979)

这个时代的摇滚继续向更强烈,更有力量的方向发展。此时最主流的流派是硬摇滚,这也是最能代表摇滚印象的流派。硬摇滚通常以失真电吉他为核心,声音厚重、有攻击力。鼓点扎实,通常用重击军鼓和踩镲创造硬朗节奏。主唱嗓音多半高亢、沙哑、爆裂,但同时有旋律性。歌词多围绕反叛、自由、欲望、爱情、夜生活、力量等。

此时受到车库摇滚影响,诞生了一种更为叛逆的音乐,朋克摇滚。歌曲结构通常非常简单,三四个和弦就能撑起一首歌。旋律不复杂,甚至很简单。甚至带点跑调、沙哑、狂喊都行。朋克摇滚是对主流、权威、社会规则的反抗。歌词内容常常是讽刺、愤怒、不满、自由主义,直接爆粗口操翻天。标志性装扮:皮夹克、破牛仔裤、铆钉、莫霍克头、安全别针、重眼线。

摇滚进入亚文化走向主流化阶段,逐渐被大众接受,同时保留反叛性。70年代,摇滚音乐被大众市场接受,成为主流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导致摇滚从反叛转向娱乐,摇滚明星也变成消费偶像。但是嬉皮士、反战


1980s:金属全面爆发

背景:

  • 冷战晚期,消费主义盛行,MTV兴起,视觉文化主导。

风格:

简化曲式结构、和声旋律更简单、节奏统一稳定,常用标准4/4拍。加入更多的电子合成器音色。音乐整体上进行了简化,但演奏技法更极端炫技、更多样化。吉他Solo追求速度、技巧、炫酷段子。节奏趋于统一、机械化,但鼓手技术在精确性和速度上更讲究。主唱常用真假声切换、咆哮、喘息技巧。

代表人物:

  • Metallica(金属乐队) — 重金属的代表,激流金属《Seek & Destory》(1982)
  • Iron Maiden(铁娘子) —英国重金属,力量金属《The Trooper》(1983)
  • Van Halen(范·海伦) —美国硬摇滚乐队《Panama》(1984)
  • Scorpions(蝎子乐队)—德国硬摇滚《Rock You Like a Hurricane》(1984)

这个时代是金属(Metal)发迹的时代,一开始 heavy metal 的意思就是是指音量更大、强度更大的硬摇滚。70s和80s早期,重金属(Heavy Metal)和硬摇滚(Hard rock)并没有特别的区分,Metal 和 Hard rock 都是指同一种音乐。现在来看,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旋律性和主题,金属的旋律性不像硬摇滚那么强,歌词主题变得更加黑暗。音色更厚重,速度更快。

摇滚达到炫技、舞台表演、商业化的极致。技术流派和商业娱乐的双重巅峰,但反叛精神开始弱化。金属的出现表示摇滚发展走上了最高峰,金属和硬摇滚代表摇滚的最后辉煌。80年代金属的“极致”:技术炫技达到顶峰,吉他技术极致发展。视觉和舞台表演盛大,化妆、舞台效果极其张扬。粉丝狂热度极高,大型音乐节和主流媒体报道。

但同时,金属也预示着摇滚出现了盛极转衰的迹象:商业化过度:华丽金属变得程式化,许多乐队追求“同质化”的音色和造型。歌词和形象重复:大量关于派对、性、毒品的内容,缺乏更深层次的社会批判。摇滚疲劳感明显:听众开始厌倦“华丽却空洞”的感觉。


1990s:摇滚开始衰退

背景:

  • 社会焦虑、冷战结束、主流文化空虚感。
  • 青年人对80年代华丽摇滚的反感。

风格:这个时代的摇滚的风格走向了两个极端。主流流派继续往金属方向发展,音色更重,失真更强。鼓点节奏更密集,节奏旋律简化。追求华丽的表演,和极端的演奏技术。另一种是叫做另类摇滚(Alternative rock)的“朋克大家族”,反炫技,简单旋律和简陋的技法,破败、颓废。

代表人物:

  • Nirvana(涅槃):垃圾摇滚,另类金属《Smells Like Teen Spirit》(1991)
  • Guns N' Roses(枪与玫瑰):主流硬摇滚《November Rain》(1991)
  •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(暴力反抗机器):新金属,说唱金属《Killing in the Name》(1992)
  • Oasis(绿洲乐队):英伦摇滚《Wonderwall》(1995)

垃圾摇滚(Grunge),又叫油渍摇滚,是一种新时代的朋克。垃圾摇滚 = 朋克 + 一点点金属 + 90年代美国青年的颓废感。它确实是“后朋克精神”的延续,但是表演形式不太一样:朋克是反叛+暴躁+直接骂街,垃圾摇滚是厌世+自毁+拧巴阴郁。抑郁、自毁、精神崩溃、对世界的厌恶、自我厌恶、毒品、堕落、颓废。这就是垃圾摇滚。

摇滚盛极转衰,开始走下坡路。90年代是摇滚的落幕。金属在这个时候发展到顶峰,但是新世纪之后的金属变成了小众圈子的自嗨,沉迷于节奏和技法。甚至完全抛弃了音乐性,整首曲子都没有旋律。另类摇滚作为叛逆者,Grunge成为摇滚最后一波社会性浪潮,但随着Kurt Cobain去世,Grunge迅速衰退,摇滚失去主流地位,转为地下小众文化。


摇滚与冷战: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共振

摇滚是冷战的影子,其实可以说:摇滚正是冷战时期社会矛盾、青年焦虑和文化对抗的一面镜子,甚至是冷战文化冷战的“声音”。

50年代:冷战初期,摇滚诞生

  • 美苏对峙,核威胁、麦卡锡主义笼罩美国社会,青年人生活压抑。
  • 摇滚作为黑人节奏蓝调+白人乡村音乐的结合,象征种族融合、对权威道德的挑战。
  • Elvis、Chuck Berry成为青少年反叛的符号,父母、教会、政府极力打压,正如美国社会对内部“非正统思想”的恐惧。

60年代:冷战高峰,反文化运动

  • 越战、古巴导弹危机、民权运动、嬉皮士反战运动爆发,社会撕裂。
  • The Beatles、The Rolling Stones、Bob Dylan的音乐不仅是娱乐,更是政治表达,成为反战、自由、和平、反体制的代言人。
  • 1969年Woodstock音乐节,50万人聚集,表面是音乐节,本质是一次和平主义、反冷战思潮的大游行。

70年代:冷战僵局,摇滚多元化

  • 随着美苏缓和和社会分裂化,摇滚也进入多样化和商业化。
  • 硬摇滚、金属表达青年愤怒与虚无,朋克直指政治虚伪和消费主义,正是对冷战下冷漠世界秩序的反应。

80年代:冷战晚期,炫技金属与MTV

  • 美苏争霸持续,核战恐惧依旧。
  • 金属乐(Metallica、Iron Maiden)用阴暗、末日主题宣泄焦虑,MTV文化下摇滚也逐渐被娱乐化,消解其反叛性,反映了冷战后期意识形态逐渐虚无化的趋势。

90年代:冷战结束,Grunge的虚无

  • 1991年苏联解体,冷战结束。
  • Grunge(Nirvana)以抑郁、厌世、无意义感回应胜利后的空虚:我们赢了冷战,却失去了人生目标。
  • Kurt Cobain的离世象征反文化的终结,摇滚不再是主流社会的抗议声音。

摇滚作为音乐形式,几乎完整伴随冷战而生、而盛、而衰。它:

  • 反映了冷战时代青年对体制、战争、虚伪道德的反抗。
  • 见证了反文化运动、社会解构、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全过程。
  • 随着冷战结束,失去了它所依附的社会冲突背景,转化为流行元素和小众文化。

可以说,摇滚就是冷战社会矛盾与文化对抗的声音。

亚文化的发展轨迹

摇滚发展过程是一个很多亚文化的典型轨迹:

  • 诞生:反抗和颠覆
  • 成长:扩大影响,吸引更多人
  • 商业化:被主流市场同化
  • 衰落:失去反叛精神,变成符号
  • 回归:转入小众,保持精神纯粹

从诞生于对主流文化的反感或者补充的亚文化,到内容变得更商业、更大众的融于主流文化,再到原本反叛和独特性减弱,出现“质疑声”,衰落为小众文化。

亚文化什么会必定会衰退

每种亚文化的诞生都需要特定的时代背景、社会氛围、政治经济状况。脱离那种原始的土壤之后就会立刻分崩离析。摇滚伴随着冷战诞生,因为两极格局的结束而终结。像是一些常见的亚文化,都在特定的时代出现,几乎都是昙花一现。

  • 嬉皮(Hippie):美国越战、冷战威胁、核恐慌、民权运动、性解放运动。
  • 朋克(Punk):英国经济萧条,失业潮,年轻人前途无望,社会阶级固化。
  • 金属(Metal):冷战晚期,美苏军备竞赛、全球核威胁,社会压抑。
  • ACG文化:日本经济腾飞,主流文化趋于保守,年轻人文化独立。
  • 丧文化:房价高、内卷、经济焦虑、阶层固化。

虽然Grunge衰退之后,摇滚走到头了。但是摇滚音乐却融入现代流行乐中,尤其在亚洲、日本、部分欧美独立乐坛里继续传承着。J-Rock其实是把80-90年代的欧美摇滚精神内化成自己的审美,电吉他和乐队编制几乎是标配。即便是日本流行歌手(J-Pop)也常常保留吉他solo、失真riff、摇滚编排。

欧美现代流行乐其实大量继承了摇滚的结构和节奏感,像:

  • 2000年代Pop Punk(Blink-182、Green Day、Avril Lavigne)
  • Emo Rock(My Chemical Romance)
  • Alternative Rock的影子在Coldplay、Imagine Dragons这些主流乐队里依旧可见。
  • 就连Taylor Swift的某些歌曲也能听出明显的民谣摇滚血统。

亚文化虽然迟早会衰退,但是会被并于主流文化。它不再是主角,但它变成了DNA,渗透在后世的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基因里。即使在形式上隐退,但其精神在后继者中存活。

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
标签: Rock 亚文化 摇滚 朋克 硬摇滚 金属 音乐
最后更新:2025年5月22日

ingker

自娱自乐

点赞
< 上一篇

文章评论

取消回复

COPYRIGHT © 2025 清科谷体's blog. ALL RIGHTS RESERVED.
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 | MODIFIED BY INGKER

正在加载今日诗词....

本站已运行